德國Bosch:電動車用動力系統將在中國首見獲利
(112/03/02 16:10:35)

德國車用零組件廠商希望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2月28日報導,隨著汽車產業進入電動車時代,德國車用零組件廠商為開發電動車用零組件已投資數十億美元。然而此市場廠商已由原有的5家,暴增至目前的25家,在新進業者不斷加入下,車用零組件產業已進入紅海市場,至今尚無德國企業從中獲利,即使是市場領導者博世(Bosch)亦無法倖免。

話雖如此,局勢或將在今年有所轉變。博世執行長Stefan Hartung宣布,該公司的電動車用動力系統將在中國首見獲利。德國第2大汽車零組件廠商採埃孚(ZF)近年來也開始為中國頂級車款供應其800伏電力設備產品,用於快速充電。蔚來汽車即是該產品在中國的第一個客戶。中國已成為電動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考指標,任何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車款,幾乎亦能在全球其他市場獲得青睞。

長期以來,中國汽車市場一直由德國廠商主導,並且在技術創新及駕駛性能等方面遙遙領先。事實上,中國市場占博世及採埃孚集團營業總額均達20%,博世在中國有55,000名員工,占員工總數的8分之1。中國市場已成為德國車用零組件廠商的重要支柱。

為因應當前的供應鏈問題,博世與採埃孚已意識到在當地設廠,就地服務中國客戶的重要性,因此均在中國投資數十億美元,在中國生產的80%產品均用於供應中國市場所需。此外,得益於中國市場強勁成長,德國鐵路及商用車輛剎車系統大廠Knorr-Bremse亦成為該領域全球領導廠商。

然而博世及其他德國車用零組件供應商在中國市場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隨著中國人權問題、地緣政治緊張及供應鏈風險攀升,已迫使德國企業重新思考中國業務未來的發展。加上美中衝突不斷升高,德國零組件供應商正在研擬考量上述風險後的中國市場經營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博世在印度、越南、埃及及墨西哥等國家的投資金額也正顯著成長。此外,博世的全球軟體工程人才中有3分之1在印度工作,並計劃在德國投資30億歐元興建晶圓廠,投資金額為中國的3倍。競爭對手ZF則與合作夥伴Wolfspeed計劃在德國Saarbrücken建立全球最大的碳化矽晶圓廠。

在短期內不影響中國地區業務前提下,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並逐步將投資分散到其他國家及地區,正是博世等德國企業採行的策略。然而,全球政經局勢是否會給予企業足夠時間,平衡其在全球的投資,仍有待觀察。(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相關產業:  汽車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