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CEP概念股
-
數據分析
RCEP成員國之GDP比重
|
TPP成員國之GDP比重
|
RCEP成員國佔全球GDP比重 |
TPP成員國佔全球GDP比重 |
-
相關分析

RCEP與TPP之特性比較
|
TPP |
RCEP |
會員國 |
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墨西哥、馬來西亞、智利、新加坡、祕魯、越南、紐西蘭、汶萊 |
中國大陸、日本、印度、澳洲、韓國、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紐西蘭、柬埔寨、寮國、緬甸、汶萊 |
會員開放性 |
所有APEC會員體或其他國家皆可參與 |
東協經貿夥伴為主要對象,亦開放其他國家參與 |
合作議題領域 |
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海關流程、貿易便捷化、智慧財產權、競爭政策,國營企業、政府採購、勞工、環境議題 |
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技術性貿易障礙、智慧財產權、CLMV國家特別待遇 |
談判模式 |
單一認諾(singleundertaking) |
單一認諾、漸進式自由化、其他全體會員同意之方式 |
預定談判時程 |
將延後至2014年5月以後再進行談判 |
於2013年展開談判,預計2015年底前完成談判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發展進度
日期 |
事件 |
2011年8月 |
第43屆東協經濟部長會議開始構想未來區域內整體FTA之架構 |
2011年11月 |
第19屆東協高峰會通過《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架構文件》 |
2012年2月 |
第18屆東協經濟部長非正式會議同意成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及投資3工作小組 |
2012年4月 |
第1次貨品貿易工作小組會議 |
2012年6月 |
第2次貨品貿易工作小組會議 |
2012年7月 |
1.第1次投資工作小組會議 |
2012年8月 |
1.第3次貨品貿易工作小組會議 |
2012年10月 |
1.第2次投資工作小組會議 |
2012年11月 |
第21屆東協高峰會發表《啟動RCEP談判聯合聲明》 |
2013年2月 |
1.第4次貨品貿易工作小組會議 |
2013年3月 |
1.第19屆東協經濟部長非正式會議通過RCEP談判範圍報告(scoping papers) |
2013年5月 |
RCEP第1回合於汶萊正式展開談判 |
2013年8月 |
舉行RCEP第1屆經濟部長級會議 |
2013年9月 |
舉行RCEP第3回合於馬來西亞吉隆玻進行談判 |
2014年3~4月 |
舉行RCEP第4回合進行談判 |
2014年12月 |
舉行RCEP第6回合進行談判 |
2015年2月 |
舉行RCEP第7回合進行談判 |
2015年6月 |
舉行RCEP第8回合進行談判 |
2015年8~10月 |
舉行RCEP第9、10回合進行談判 |
RCEP之談判原則
原則 |
主要內涵 |
東協中心性(ASEAN Centrality) |
以東協10國為核心,由東協主導推動建立RCEP。 |
與WTO一致性(Consistency with WTO) |
尋求與WTO規範相互一致,其中包括GATT第24條及GATS第5條之規範。 |
以5個「東協加一」FTA為基礎 |
以既有的5個「東協加一」FTA為基礎,進一步深化及廣化自由化的程度。 |
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
給予東協低度開發國家特殊與差別待遇,使其在經濟自由化的過程中,獲得較長的調適期,降低國內經濟衝擊。 |
開放性(Open Regionalism) |
允許其他未參與RCEP談判之東協FTA夥伴及其他外部的經濟夥伴(external economic partners)於RCEP完成諮商後加入。 |